<track id="yj7mk"><ruby id="yj7mk"><menu id="yj7mk"></menu></ruby></track>

    1. <p id="yj7mk"><strong id="yj7mk"></strong></p>
      <tr id="yj7mk"></tr>
      <acronym id="yj7mk"><strong id="yj7mk"><listing id="yj7mk"></listing></strong></acronym>
    2. 2024年02月27日
      第04版:周口紅色記憶 PDF版

      唐克威:人民心中的豐碑(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周口紅色記憶)

      唐克威畫像(資料圖片)。

      □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通訊員 軒人杰

      唐克威,1943年2月1日犧牲,時任中共水東地委書記兼水東獨立團政委。

      他是抗戰中我黨在水東地區犧牲的職務最高的領導干部之一。

      他來水東20多天就壯烈殉國。

      為什么村民伸出大拇指稱贊他是真正的英雄?

      為什么村民為他守墓,過節把他“請”回家,為他立牌位,向他叩拜?

      為什么他犧牲后,設立“克威縣”?

      為什么他女兒最大的心愿是“想知道爸爸的模樣”?

      為什么他犧牲在太康縣、葬于太康縣,后來又遷葬杞縣?

      ……

      一串串問號的背后,是革命英烈一個個感人的紅色故事。3年來,記者多次深入唐克威戰斗、工作過的太康縣、杞縣,采訪黨史專家、知情人,翻開催人淚下的一幕幕……

      “當年唐克威烈士的守墓人就是俺爺爺……”64歲的太康縣鄭寨村村民鄭鴻福說。

      “唐克威才是真正的英雄……”86歲的鄭寨村村民鄭本然說。

      “唐克威為水東抗日根據地的開辟、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杞縣縣委原黨史辦主任孫繼書說。

      步履堅定、血染征程……唐克威的足跡越來越清晰。

      抗日先鋒 奔赴延安

      唐克威,原名徐德乾,1913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棗陽縣羅崗鄉徐橋村。1934年夏,考入北平大學經濟系(法商學院)。1935年10月入黨,被推選為北平大學法商學院學生會會長、北平學聯秘書長。

      “一二·九”運動中,唐克威是積極分子,率領學生上街游行、演講,高呼抗戰口號……雖然因積極宣傳抗日坐過牢,但是他并沒有屈服。1937年2月,在黨領導下,北平成立“華北各界救國聯合會”,唐克威就是該聯合會黨團組織中的領導成員之一。

      七七事變后,唐克威根據黨的指示,組織北平的學生南下進行抗日斗爭,負責流亡學生的接待、轉運、疏散工作,并任學生南下宣傳團團長。

      1937年冬,在黨領導下,全國各地抗日救亡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組織北平等地的學生轉運工作結束后,唐克威經山西臨汾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給唐克威留下深刻印象。他積極投身于這場偉大的運動中,憑借出色的才能進入中央黨校學習,畢業后到中央組織部工作。

      雪中除夕 一碗熱湯

      “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要到抗日戰爭的最前線去!”1938年6月,唐克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請求到華北敵后抗日最前線工作,被組織上任命為一所黨校的負責人。為了工作需要,他將自己的姓名徐德乾改為唐克威。

      這年冬天,敵人“掃蕩”頻繁,唐克威所在的黨校不斷轉移。

      除夕之夜,寒風刺骨,天上大雪紛飛,地上冰雪沒膝。唐克威率部雪中行軍幾十里,來到一個村子。村里過年的鞭炮聲響個不停。為了不影響老鄉過年,部隊在村里的背風處就地休息。唐克威想辦法把傷病員安排到老鄉家的草棚里,幾位女戰士坐在老鄉家的門洞里。八路軍的這支隊伍,漫天大雪中在老鄉家的外面整整守了一夜,迎來了新年。

      大年初一早晨,老鄉推開房門,看到戰士,很是吃驚,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家吃餃子。戰士們都知道,老鄉能吃上一頓餃子非常不容易,只同意一人喝幾口餃子湯暖暖身子。唐克威端了一碗餃子湯,一口沒有舍得喝,直接送給了一個傷員。

      戰斗婚禮 革命佳話

      革命者以四海為家。1938年12月,組織上派唐克威到條件更艱苦的河南濮陽一帶工作。

      懷揣著青春夢想,唐克威來到河南,先后擔任中共豫北地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兼八路軍東進縱隊駐濮陽辦事處主任、冀魯豫區五地委副書記。

      唐克威聰明好學、性格開朗,很受大家喜歡。這期間,他收獲了甜蜜的愛情,女方是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李毅。

      1939年春天的一個晚上,經上級批準,組織上在駐地為唐克威和李毅舉行簡單的婚禮。十幾個人參加的婚禮儀式上,大家喝碗茶水、吸口土煙,以示慶賀。主婚人簡單地講了幾句話:“祝新郎、新娘互敬互愛、白頭到老……”話音未落,警衛員來報告,發現敵情?;槎Y現場瞬間變為戰斗指揮部,主持人命令大家各負其責、分散行動。

      新郎、新娘二話沒說,深情地對看了一眼,匆匆分手。新婚儀式竟成出征儀式,直到八九天后,兩人才再見面。唐克威對李毅說:“我們的婚禮是特殊的婚禮、戰斗的婚禮,千萬不能忘記?!?/p>

      忍痛割愛 淚別女兒

      1942年,組織上調唐克威任冀魯豫區八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戎馬倥傯,唐克威夫妻聚少離多,沒時間照顧女兒。女兒出生不到20天,他們就忍痛割愛,將其寄養在老鄉家中。

      夫妻倆深感對女兒照顧不周,很自責。唐克威調動工作前,和妻子決定去看看女兒。

      這時,女兒已經2歲。好長時間未見,女兒會是什么模樣?來到老鄉家,他們終于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女兒。女兒和老鄉家的孩子吃的一樣,瘦得皮包骨頭,看了叫人心酸。慈祥的母親心疼得掉下眼淚,堅強的父親硬是把淚水咽進肚里。

      唐克威拿出懷表,逗女兒玩。女兒被逗得呵呵直笑,唐克威也高興得像個孩子。

      幸福時刻如此短暫。夫妻倆陪女兒玩了一會兒,最終還是狠心地拋下了她。

      2歲的女兒追到村頭,用稚嫩的童音哭喊著:“爸爸媽媽……”不忍回望女兒的模樣,不敢聽女兒的哭聲,夫妻倆大步向前,淚灑返程路。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做父母的不疼愛兒女?革命者,為讓更多孩子享受到父母之愛,他們無怨無悔地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開荒干部” 挺進水東

      在冀魯豫區工作的幾年間,唐克威善于克服困難,善于打開新局面,深受群眾稱贊,被譽為“開荒干部”。

      1942年12月底,唐克威受命于危難之際,被派到水東來“開荒”。臨行前,他對妻子和女兒說:“等到麥苗長高時,我就派人來接你們……”哪里料到,這是他與妻女的最后一面。

      水東,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區域名稱。1938年6月初,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造成黃河泛濫改道,給豫皖蘇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以新黃河為界,有了河東、河西之分。新黃河以東黃河泛濫區,共產黨稱之為“水東”。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八路軍和抗戰群眾將這塊共同開辟的抗日根據地稱為水東抗日根據地,區域大致以?。h)杞(縣)太(康)為中心,逐漸發展為轄太康、西華、淮陽、開封、杞縣、通許、商丘、睢縣等十余縣的大部或部分地區。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損失嚴重。危急情況下,豫皖蘇區黨政機關隨主力轉移到津浦路東,水東抗日根據地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系。

      水東地區抗日軍民一邊堅持抗戰,一邊積極尋找上級黨組織,幾經周折聯系上冀魯豫區黨委、軍區。

      不久,中央決定,水東地區可歸冀魯豫區領導。1941年12月,水東地區由冀魯豫區代管,1942年12月正式劃歸冀魯豫區建制。冀魯豫區黨委和軍區決定,派唐克威任水東地委書記兼水東獨立團政委。

      水東地區斗爭形勢嚴峻、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在唐克威到來之前,這里已先后有沈東平、馬慶華、韓達生3位特(地)委書記犧牲。黨派唐克威到水東,希望他能扭轉被動局勢,打開斗爭新局面。

      黨叫干啥就干啥。唐克威毅然奉命向水東進發,甘灑熱血寫春秋。

      白水面條 孝敬老人

      1943年1月7日晨,唐克威率領幾十名八路軍干部、戰士,經一夜急行軍到達水東地區的一個小村莊。

      稀薄晨霧中,隱約可見沙丘縱橫、房舍坍塌。

      這時,唐克威忍著腳傷、疾病,和指戰員們已徒步行軍多日,十分疲勞。

      把大家安頓好后,按照慣例,當地黨政軍負責同志為迎接新任地委書記、獨立團政委,要請大家吃頓好飯,也就是“請客”表示歡迎。

      “請什么客呀!今年不是大災之年嗎?”唐克威截住大家的話頭說。

      “很簡單,就是請大家吃碗面條?!?/p>

      唐克威聽說只是吃碗面條就點頭同意了。當地負責同志想盡辦法,為大家做了一頓沒有菜、沒有油,甚至缺少鹽的白水面條。

      部隊開始吃飯了。這時,數十名群眾陸續走進了大院。為歡迎自己的隊伍,他們從家里端來剛做好的飯。

      唐克威迎上去,看到這些送飯的男女老少個個面黃肌瘦,碗里盛放的是糠窩窩、紅薯葉稀湯、清水煮胡蘿卜……而這些,還是老鄉們餓著肚子省下來的。

      唐克威鼻子一酸,眼睛濕潤了。他緊緊拉住一位老大爺的手,哽咽著說:“大伯,你們這么困難還給我們送飯,太麻煩您啦……”

      唐克威說罷,將自己那碗白水面條送到老人手中,接過老人那碗清水煮紅薯葉湯一口氣喝下去。老人端著那碗白水面條,失聲痛哭……

      唐克威勸慰說:“老人家,我們到這里,就是水東人民的兒子,孝敬老人是應該的!”

      重要會議 扭轉局面

      如今,杞縣谷熟崗村谷熟崗小學原址已是村委的一處辦公用地。記者來到這里采訪,一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院內的一塊石碑。石碑由中共杞縣縣委、杞縣人民政府2016年12月敬立,上書:水東抗日根據地“列寧格勒”舊址。

      谷熟崗小學原址院子不大、屋子破舊,但水東地委幾次重要會議曾在此召開,小院因此與眾不同。

      “唐克威抵達谷熟崗村后,與水東地委各機關會合,駐扎于此……”當地村委會負責人介紹。

      1943年1月中旬,唐克威在谷熟崗村召開水東地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上級黨委的指示,貫徹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精神,統一認識、布置任務,穩定了形勢。大家堅定了堅持水東地區抗日斗爭的信心和決心。

      唐克威主持召開的谷熟崗會議非常重要,它使水東抗日根據地各項工作都出現新的轉機,對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為快速熟悉當地情況,唐克威上任后,化裝成普通百姓深入太康、杞縣等地了解群眾疾苦、宣講革命道理。

      鐵底河畔 為國盡忠

      水東地區是一片演繹英雄傳奇的紅色土地。

      1943年1月底的一天,部隊得到情報,日寇近期將對根據地“掃蕩”。為適應斗爭形勢,唐克威決定分散活動,他帶一部分人宿營在太康和杞縣交界處。

      2月1日凌晨,唐克威率部來到太康龍曲鄭寨村北部的杞縣常營村。8時許,日寇有汽車隊向常營村駛來。實際上,日寇早已注意到水東地委召開的谷熟崗會議,開始采取“掃蕩”行動。

      唐克威當即決定轉移。10時許,日寇一輛武裝偵察汽車首先抵達常營村西頭,戰斗很快打響。

      日寇數百人乘20多輛汽車對唐克威率領的部隊進行包圍。當時,唐克威腳部舊傷未愈,行動不便,只得騎馬指揮戰斗。由于敵眾我寡,部隊難以組織有效抵抗,不久被打散。

      唐克威催馬南撤,敵人尾追不舍。12時許,唐克威騎馬撤至鄭寨村南的鐵底河北岸。他本想騎馬跨過河,擺脫日寇汽車隊的追擊。當他躍馬過河時,馬失前蹄,不幸墜入河中。

      “捉活的,捉活的!”在敵人一片叫喊聲中,唐克威一邊還擊,一邊撕毀文件。當只剩最后一顆子彈時,他寧死不當俘虜,選擇自盡,為國盡忠。

      年僅30歲的青春之花,凋零在鐵底河畔。

      唐克威倒下了,但一座抗戰豐碑樹立起來。

      克威犧牲 設縣紀念

      唐克威犧牲,軍民大慟。當時部隊、機關分散活動,很難聚攏在一起。盡管如此,水東地委還是在太康縣境內的李寨舉行追悼會,找到群眾掩埋烈士的地方后,為唐克威換木棺安葬。

      唐克威到水東的時間很短,但他以出眾的才華、堅定的意志,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誠,為水東地區抗日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后人的尊重。

      1944年,水東地委報請上級批準,將杞縣北部與陳留、蘭封、民權等幾個縣的接合部根據地,命名為“克威縣”,并召開大會宣布建立“克威縣抗日民主政府”,號召根據地軍民向唐克威學習,完成他未竟的事業(1948年10月,克威縣建制撤銷,縣內各地歸回原建制)。

      唐克威的戰友楊得志在回憶中寫下對唐克威的思念:“1943年1月,我們找他來開會。會剛開一半,得到敵人要大‘掃蕩’的情報,他又急急趕了回去。誰知這一去再也見不到這位堅定、無畏又十分樂觀的好同志了……他犧牲那天,風雪交加,漫天的飛雪像是把人們的心攪碎了似的。我一閉上眼睛,唐克威的形象就出現在我面前?!?/p>

      村民守墓 多年相伴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唐克威犧牲時,鄭寨村許多村民都看到了。

      鄭廣安,鄭寨村村民,平時思想進步。那天,他和一些村民站在寨墻上看到一群日本兵追殺一名八路軍,目睹了整個戰斗過程。

      “我小時候就聽奶奶講過這件事。當年,我爺爺鄭廣安來到唐克威犧牲的地方,也不知道他是誰,就回家和我奶奶商議埋葬一事。爺爺、奶奶雖然窮,但通情達理,懂得共產黨對老百姓好。爺爺拿著一張圈床席、一條棉被,來到鐵底河坡,就地埋葬了唐書記……”2024年1月24日,64歲的村民鄭鴻福動情地告訴記者。

      一張圈床席、一條棉被,在當時是鄭廣安家中比較值錢的家當了。

      從此,鄭廣安常年為唐克威守墓,定期清除墓上的雜草;雨水沖走墓上的土,他便去添土;教育小孩子不要到墓周圍玩耍,以免驚動英雄……

      每到中秋節,鄭廣安到唐克威墓前,“請”他回家團圓、吃月餅。

      每年除夕,他“請”唐克威回家過年,將唐克威的牌位和自家親人的牌位擺放在一起,供奉大饃、餃子、酒、菜,和家人一起叩拜。

      唐克威烈士,若有在天之靈,當會欣慰吧!

      時光匆匆。1959年,鄭廣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兒子交代后事——一定要記住唐克威的好。

      鄭廣安去世后,他的兒子繼續為烈士守墓……如今,鄭廣安的孫子鄭鴻福經常向大家講述唐克威的紅色故事。

      從鄭廣安,到他的兒子、孫子,三代普通農民,80多年來將一個素不相識的他鄉烈士,尊為自家的長者、親人。這種崇尚英雄的民間表達,生動詮釋了人民群眾感黨恩的樸素情感,成為后人讀懂中國革命苦難輝煌的精神密碼。

      上世紀80年代,太康縣政府為去世多年的鄭廣安補發獎狀,表彰他“敬仰烈士、風格高尚”。

      這張早已不見蹤影的獎狀,今天依然高懸在鄭家后人的心頭,成為一枚永遠不會消失的勛章,也成為鄭寨村民的自豪與驕傲。

      父親模樣 女兒常念

      “啊,搖籃。我是多么希望能在父母的搖籃中度過美好的童年……”然而,唐克威的女兒硝河沒有這么幸運,這是她永遠實現不了的奢望。

      出生不到20天,硝河就被父親寄養在老鄉家。在她3歲時,父親又永遠地離開了她。

      硝河,是父親給她起的名字。這個名字寄托了唐克威對女兒深沉的愛和殷切的期望。

      “1940年,我出生在河南濮陽硝河邊上的一個小村莊。當時,日寇非常猖狂。老百姓被日寇整村地屠殺、活埋,真是白骨成山、血流成河??谷諏⑹壳捌秃罄^、英勇奮戰,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山河大地,也染紅了村前的硝河水。為此,父親為我起名硝河,希望我不要忘記祖國被踐踏、民族被蹂躪的年代,不要忘記被鮮血染紅的硝河水?!毕鹾釉趹涯罡赣H的文章中,揭開了自己名字的由來。

      被寄養時,硝河還面臨著被追殺的危險。為躲避日寇的搜查,老鄉就把硝河藏在挖空的墓穴里。墓穴里陰暗潮濕,硝河因此長了一頭黃水瘡,成年以后還留有疤痕。

      唐克威犧牲后,妻子李毅帶著3歲的硝河一步一步奔到延安。在這里,李毅進入“抗大”學習,硝河被送進中央保育院。從小,硝河就在心中埋下愛與恨的種子——愛那值得自豪的父親,恨那使她失去父親的日寇。

      隨著年齡增長,硝河越來越想念父親,一直想知道父親的模樣。她給父親寫了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爸爸,您怎么連一張照片也不給女兒留下???要是有您的照片,我一定把它貼在日記本的第一頁,天天能看到您,天天陪您說話……”

      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終于抑制不住爆發了。她躲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聲喊著:“爸爸、爸爸,您在哪里??!您犧牲得那么早,女兒我不知道您的模樣,能到您的墓上看一眼也行啊……”

      上世紀80年代,杞縣黨史部門的同志一路尋訪,找到了唐克威的愛人與女兒,還帶來一個準確消息,唐克威犧牲后,安葬在太康龍曲鄭寨村鐵底河畔。幾十年來,群眾一直沒有忘記他。每年清明節,當地政府和群眾都去給他上墳掃墓。

      硝河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她帶領家人來到父親唐克威戰斗過的太康縣、杞縣等水東老區。

      1983年2月1日,恰逢唐克威犧牲40周年紀念日,漫天飛雪,硝河和家人淚灑鐵底河畔。來到父親的墓前,她長跪不起,輕撫墓碑,進行一場期待已久的父女“對話”。她依稀聽到父親對女兒的期盼,激動地回應道: “爸爸,40多年了,我終于見到您了……”

      硝河來到鄭寨村,村民們像迎接親人一樣,圍著硝河問長問短,爭相講述唐克威的故事。硝河再次涕淚不止,感謝父老鄉親對唐克威的惦念。她特意來到守墓人鄭廣安家里,向鄭家人深深鞠躬,感謝他們對唐克威的“照顧”。

      后來,硝河請人比照自己的模樣,為父親唐克威畫了一幅肖像。她了卻一樁心愿,可以天天“看到”父親了。

      硝河心中終于有了父親清晰的“模樣”:“爸爸永遠是年輕的,威武又慈祥。他為了大家,舍棄了小家。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永遠鐫刻在共和國的紅色記憶里……”

      兩次遷葬 處處青山

      “唐克威的故事從小我就聽說過。我們鄭寨村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誰英雄、誰好漢,與唐克威比比看。人家才是真正的英雄?!编嵳?6歲的村民鄭本然對記者說。

      鄭寨有幸埋忠骨,精神自有傳承人。在鄭寨村,唐克威的故事早已生根發芽。

      鐵底河水蜿蜒東逝,說不盡思念;青青麥苗風中搖曳,道不完哀怨。來到鄭寨村鐵底河南岸,記者看到唐克威烈士紀念碑佇立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

      說起那段歷史,鄭寨村黨支部書記鄭士強指著紀念碑說:“唐克威犧牲后葬在鐵底河南坡。上世紀60年代,整治鐵底河時,太康縣政府將烈士遷葬至鐵底河南岸,1982年3月1日又在此立碑紀念?!?/p>

      遺憾的是,紀念碑所在位置已無墳頭——唐克威烈士已于1987年遷葬至杞縣水東烈士陵園。

      如今,太康縣烈士陵園為唐克威立有紀念碑亭。鄭寨村也準備在村里修建唐克威烈士紀念碑亭等。

      當年,為什么要將唐克威烈士從太康遷葬杞縣呢?杞縣縣委原黨史辦主任孫繼書給出了答案。

      唐克威烈士犧牲后,一直葬在太康縣。1987年,杞縣縣委、縣政府報請上級批準,在縣城西關新建水東烈士陵園。1987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42周年之際,唐克威烈士遷葬至新的水東烈士陵園。

      水東地委書記犧牲后葬于水東烈士陵園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英雄要遷葬他鄉,太康鄭寨村一帶群眾開始有些不理解。最終,當地人民還是懷著無限尊敬之情,以最高禮儀為烈士送行。

      英雄兒女浩氣長存。2014年,唐克威入選全國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水東烈士陵園內,高聳入云的水東革命烈士紀念碑旁,建有一座高近4米、金黃色琉璃瓦覆頂、斗拱紅柱支撐的唐克威烈士紀念碑亭。紀念碑亭里的石碑上刻有楊得志等老同志的題詞。不遠處的蒼松翠柏間,就是唐克威烈士墓。

      青山無語,紅旗獵獵。為奪取抗戰勝利,水東人民堅持抗戰紅旗不倒,付出了巨大犧牲,先后有沈東平、馬慶華、韓達生、唐克威4位特(地)委書記和5266名指戰員犧牲。他們用生命和忠誠,樹起了中國抗戰史上不朽的豐碑。②22

      2024-02-27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27842.html 1 唐克威:人民心中的豐碑(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周口紅色記憶) /enpproperty-->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_av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美另类国产